第26章  家庭工厂

郎立欣正在收拾图纸,准备出门,见哼着歌走进门的于钢,就说,上次说过要带你去看看家庭工厂的,正好我要给人去送图纸,你不跟着去看看?” 走到路上,于钢说:“早就听说瑞士手表零件大都是由家庭工厂提供的。一家一户一台机,这对那些制作工艺不太复杂,或形状简单的一些零件,当然不成问题。可据我所知,特区生产的特点是,产品的更新换代可以说是日新月异,这种一家一户一台机的生产模式能适应这种情形吗?” “给你说个真实的故事,有一次到一个朋友家去玩,这的人只要是打一回交道就是朋友了。这个朋友就属于你说的那种老板之列。当时他还很穷,连一万元装修住房的钱都筹措不起,无奈之下,他就想办法挣钱。见我帮别人设计图纸,就求我给他帮忙看个活。说着从口袋摸出几个‘小玩意’对我说,有个亲戚港商拿来一些活找人做,数量很大,都是以万件记的,你给估估价。我接过一看,全是服装上用的拉链头,小铭牌,装饰物品,最大的也只有十几克重,有的上面还有花纹图案。我合算了一会说,这玩艺别看小,动用设备工装可不少,加工费少说也得几分钱一件。朋友有些着急地说,干这种活是没价钱可讲的,最便宜的一分钱三件,最高的加工费也超不过一分。亲戚说这一直有人在干这活,很赚钱的!并告诉了我地方。对机械加工,我自认为水平不低,加工哪些产品必得用压铸机,一台便宜点的压铸机价值也得几万,就是做一副压铸模具也得要万儿八千的!一种产品就得一套模具,这活没赚头!我说的很干脆!” 于钢接着说:“他不是说这一直有人干吗?你没去看看人家怎么干的。” “那个朋友还真把我领去看了。那是个农户家的后院,不大的空地中一座不大的棚子。地中央锈渍斑斑的一堆废铁,朋友向在棚子里忙活的人说:“来看看你的活,怎么还没开工?” “料刚化好,等老婆买菜回来就开工。” “我蹲下仔细看才发现那不是一堆废铁,而是一台手摇压铸模,这种原始落后的模具,我只听一位八路军的老军工讲传统教育时提起过,就想见识一下。我走到融料炉前说,我给你当加料工,看你这台出土文物能干出什么样的活来?我舀了勺合金溶汁倒入加热好的模具中后,看着他两手忙碌地摇着手轮开模。使我想到汽车司机用摇把发动启动不起来的汽车。也就是一分钟吧,开模后一下子竟倒出来二百来个拉练头。我的天,一分钟两角钱啊!一天百十块钱呢!真是不可思议。这也使我想起了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,早已被年轻人瞧不起的穷过度时代。土设备在某些特定环境中并不过时。我明白了这位朋友把我带到这来的目的。按着这种思路,我为他设计了不少模具。他就是凭着这种小打小闹,几年来竟积累了数十万的资产,购置了崭新的设备,开发出了自己的产品,又靠那个亲戚港商帮忙,引进了一百多万的外资,严然大老板的派头了。” 于钢不以为然地说:“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产物!” “但也不能不看到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劳艰辛的努力,必竟他们原来都是不知工业为何物的农民!你来的时间还短,只看到了那些有一定规模的企业,其实哪只是一些金字塔的上层,下层就是那些隐没在农家小院中的家庭工厂。据我所知,像‘华宝’‘万家乐’那些年产值动辄十几二十个亿的集团公司,许多产品零件也是分散到个体小厂或家庭工厂去加工的。特区经济之所以能有如此之发展速度,除大量引进外资和国家政策倾斜外,这种家庭工厂无疑也起到了集资于民的作用。这笔资金到底有多少,没人能统计得出。也许,用‘人民战争就是那无敌的力量’这句歌词可以做概括的总结!” “其实这种生产模式,发达国家早已采用了,而且还进行了理论总结。” 郎立欣感兴趣地说:“什么理论?” “论点名称就叫‘哑铃式企业!” “什么意思?” 大企业,只管销售和产品开发设计,零件制造全部或大部外加工,就像哑铃,两头大中间细。你说的那种家庭工厂的低成本生产方式,是很有竞争力的。” 郎立欣长叹一口气说:“于总一句话,使我茅塞顿开,看来我这些年只顾低头打工挣钱,思维已远远落后于时代了!” 两人说着走着来到了一个小饭馆门前,进到饭馆里,就有人向郎立欣打招呼。郎立欣走到一个上满酒菜的餐桌前坐下说:“李老板,模具设计好了,你过目。” 李老板把图纸接过去,看都没看就放到身边的包里说:“郎工设计的模具免检!”说着取出五百元钱递给了郎立欣后,看了一眼于钢问,这位师傅有点面生,是来‘上市’的吗?” 郎立欣忙介绍说:“这位是福基公司新聘的于总经理。” 李老板忙起身握住于钢的手说:“久闻大名,几个月就把一个快要倒闭的公司起死回生了,我还以为此人不会太年轻的,想不到,真是想不到!怎么,也想炒更弄点外快吗” 于钢忙说:“我是陪郎工来闲转的,不想上你们的‘市’” 李老板端起酒杯说;“这个饭馆就是我们这一带的技术交易市场,于工既然来了,就是我们的潜在客户。我敬于工一杯酒,以后有事请教的时候,望于工不吝赐教。”
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换源阅读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